举报投诉联系我们 手机版 热门标签 国学啦
您的位置:国学啦 > 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下》 孟子·告子章句下·第八节原文翻译

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下》 孟子·告子章句下·第八节原文翻译

2023-04-24 12:43 古籍

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下》 孟子·告子章句下·第八节原文翻译

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下》

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下》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,由孔子的弟子孟子所著。这部著作以“告子”为题,探讨了人们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力,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。

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下》提出了“仁”的理念,即人们应该尽力帮助别人,而不是利用别人。它还提出了“义”的理念,即人们应该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,而不是随意违背法律。此外,它还提出了“礼”的理念,即人们应该尊重彼此并相互尊重,而不是侮辱或伤害彼此。

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下》还探讨了如何建立一个安全、有序、公平、公正的社会。它强调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公民权利;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教育体系来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;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衡量标准来保障公平正义。

孟子·告子章句下·第八节原文翻译

在平时的学习中,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?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,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,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子·告子章句下·第八节原文翻译,欢迎大家分享。

原文

鲁欲使慎子为将军。孟子曰:“不教民而用之,谓之殃民。殃民者,不容于尧舜之世。一战胜齐,遂有南阳,然且不可。”

慎子勃然不悦曰:“此则滑厘所不识也。”

曰:“吾明告子。天子之地方千里;不千里,不足以待诸侯。诸侯之地方百里;不百里,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。周公之封于鲁,为方百里也;地非不足,而俭于百里。太公之封于齐也,亦为方百里也;地非不足也,而俭于百里。今鲁方百里者五,子以为有王者作,则鲁在所损乎?在所益乎?徒取诸彼以与此,然且仁者不为,况于杀人以求之乎?君子之事君也,务引其君以当道,志于仁而已。”

翻译:

鲁国君想让慎子做将军,孟子说:“没有教育人民就使用他们,这叫坑害百姓。坑害百姓的人,在尧舜时代是不允许存在的。一仗能打败齐国,占领齐国的南阳,虽胜利然而却是不可以的。”

慎子突然发怒不高兴地说:“这话我慎滑厘听不懂。”

孟子说:“我明明白白告诉你,天子的土地纵横千里;不够一千里,就不够接待诸侯。诸侯的土地纵横百里,不够一百里,就不够奉守宗庙的礼制。当年周公被封在鲁地,方圆百里;当时土地不是不够,而封地是俭约百里。太公被封在齐地,也是方圆百里。土地不是不够,而封地是俭约百里。如今鲁国已经有五个方圆百里了,你以为有王者兴起,是使鲁国的封地有所减损呢?还是会使其更增加?不用战争而把彼国的土地拿给此国,仁者都不愿有所为,何况是用战争屠杀去求取得到呢?君子之侍奉君主,就是要努力把君主引向正道,立志于爱民而已。”

作者简介

孟子(约前372-前289),名轲,字子舆,战国中期邹国人(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),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。

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孔子学说的继承者,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。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,幼年丧父,家庭贫困,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。学成以后,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,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,到过 梁(魏)国、齐国、宋国、滕国、鲁国。

作品出处

一书七篇,是战国时期孟子的.言论汇编,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,对弟子的言传身教,游说诸侯等内容,由孟子及其弟子(万章等)共同编撰而成。

《孟子》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、政治观点(仁政、王霸之辨、民本、格君心之非,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)和政治行动,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,属儒家经典著作。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,主张德治。南宋时朱熹将《孟子》与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合在一起称“四书”。自从宋、元、明、清以来,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。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。

《孟子》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,有三万五千多字,从此直到清末,“四书”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。《孟子》这部书的理论,不但纯粹宏博,文章也极雄健优美。

孟子·告子章句下·第八节原文翻译

阅读全文
以上是国学啦为你收集整理的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下》 孟子·告子章句下·第八节原文翻译全部内容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
相关文章
© 2024 国学啦 guoxuela.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