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下》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,由孔子的弟子孟子所著。这部著作以“告子”为题,探讨了人们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力,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。
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下》提出了“仁”的理念,即人们应该尽力帮助别人,而不是利用别人。它还提出了“义”的理念,即人们应该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,而不是随意违背法律和道德准则。此外,它还提出了“礼”的理念,即人们应该尊重彼此并相互尊重,而不是侮辱或伤害彼此。
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下》还探讨了如何建立一个安全、有序、公平、公正的社会。它强调要保护弱者、尊重老年人、教育青少年、促进文化发展、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。同时,它也强调要对权力有所限制:权力者不能随意行使权力;权力者不能将权力用于邪恶目的或者侵犯公民权利; 权力者应该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; 权力者应该遵循法律和道德准则; 权力者应该对所有表决决定负有责任; 权力者应该尽快处理公民上诉问题; 权力者应该信守承诺并信守诺言。
孟子·告子章句下·第三节原文附译文
在日常的学习中,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?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,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。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,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孟子·告子章句下·第三节原文附译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告子章句下·第三节
作者:佚名
公孙丑问曰:“高子曰:‘小弁,小人之诗也。’”
孟子曰:“何以言之?”曰:“怨。”
曰:“固哉,高叟之为诗也!有人于此,越人关弓而射之,则己谈笑而道之;无他,疏之也。其兄关弓而射之,则己垂涕泣而道之;无他,戚之也。小弁之怨,亲亲也。亲亲,仁也。固矣夫,高叟之为诗也!”曰:“凯风何以不怨?”
曰:“凯风,亲之过小者也;小弁,亲之过大者也。亲之过大而不怨,是愈疏也;亲之过小而怨,是不可矶也。愈疏,不孝也;不可矶,亦不孝也。孔子曰:‘舜其至孝矣,五十而慕。’”
文言文翻译:
公孙丑说:“高先生说:《小弁》,是小人写的诗。”
孟子说:“怎么能这样说呢?”
公孙丑说:“诗中多怨。”
孟子说:“真是固执啊,高老先生这样解诗。假如有个人在此,越国人弯弓张箭射他,他自己可以谈笑风生地讲述这件事;没有别的原因,是因为自己跟越国人关系疏远。如果是自己的兄长弯弓张箭而射人,那么自己就会落下眼泪来讲述这件事;没有别的原因,是因为兄长是自己的亲戚。《小弁》诗中的忧怨,正是亲近亲人。亲近亲人,就是相互亲爱。真是固执啊,高老先生这样解诗。”
公孙丑说:“《凯风》这首诗为什么不忧怨呢?”
孟子说:“《凯风》这首诗,是因为父母过错较小,《小弁》这首诗,是因为父母过错较大。亲人的过错较大而不怨恨,是更加疏远关系。亲人的过错较小而怨恨,是不可激怒的。更加疏远,是不孝顺;激怒了,也是不孝顺。孔子说:‘舜是非常孝顺的人,五十岁了还爱慕父母。”
作品出处
《告子章句下》选自《孟子》。
《孟子》一书七篇,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,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,对弟子的言传身教,游说诸侯等内容,由孟子及其弟子(万章等)共同编撰而成。
《孟子》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、政治观点(仁政、王霸之辨、民本、格君心之非,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)和政治行动,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,属儒家经典著作。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,主张德治。南宋时朱熹将《孟子》与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合在一起称“四书”。自从宋、元、明、清以来,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。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。
《孟子》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,有三万五千多字,从此直到清末,“四书”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。《孟子》这部书的"理论,不但纯粹宏博,文章也极雄健优美。
作者
孟子(约前372-前289),名轲,字子舆,战国中期邹国人(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),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。是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孔子学说的继承者,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。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,幼年丧父,家庭贫困,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。
孟子学成以后,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,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,到过 梁(魏)国、齐国、宋国、滕国、鲁国。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,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,他继承了孔子“仁”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“仁政”思想,被称为 亚圣 。
孟子·告子章句下·第三节原文附译文
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平时的学习中,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?文言文注重典故、骈俪对仗、音律工...
孟子及其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《鱼我所欲也》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,作者很可能是孟子。《鱼我所欲也》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...
孟子见梁惠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在学习、工作生活中,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,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,阅读答案是...
孟子《鱼我所欲也》赏析 《鱼我所欲也》这篇佳作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,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以及表现了孟子雄辩、善辩的...
历史名人孟子的故事汇总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。与孔子并称“孔孟”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