举报投诉联系我们 手机版 热门标签 国学啦
您的位置:国学啦 >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总结 《鱼我所欲也》知识点

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总结 《鱼我所欲也》知识点

2023-04-12 12:43 鱼我所欲也

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总结 《鱼我所欲也》知识点

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总结

《鱼我所欲也》是一部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,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墨子所著。这部著作以“鱼”为核心,探讨了人类的本性、道德、政治、法律、教育等方面的问题。

从《鱼我所欲也》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:

1. 人性本善:墨子在书中强调了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这一理念,即人生而具有一定的道德标准,而不是生而无道。

2. 道德教化:墨子在书中强调了“教化之道”这一理念,即通过教化来促进人们对道德标准的理解和实施。

3. 政治制度:墨子在书中强调了“君权制度”这一理念,即国家由君主来统治并推行法律。

4. 法律原则:墨子在书中强调了“法之原则”这一理念,即法律应该公正、公平、公正地对待所有公民。

5. 教育方法:墨子在书中强调了“学之方法”这一理念,即通过学习来促进人们对道德标准的理解和实施。

《鱼我所欲也》知识点汇总

上学的时候,不管我们学什么,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,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,最具体的内容,有时候也叫“考点”。那么,都有哪些知识点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鱼我所欲也》知识点汇总,欢迎大家分享。

《鱼我所欲也》知识点 篇1

一、文学常识

1. 本文选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。《孟子》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,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。

2. 孟子,名轲,字子舆。战国时期思想家、教育家。他与孔子合称“孔孟”,他被后人尊称为“亚圣”。

3.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“仁”“义”,政治上主张“仁政”。

二、理解性默写

1. 本文的中心论点、主旨、观点是:舍生取义。

2.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: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

3.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:生,亦无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

4.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:所欲有甚于生者,所恶有甚于死者。

5. “非独贤者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贤者能勿丧耳”中的“是心”指:所欲者有甚于生者,所恶者有甚于死者。

6. 在孟子看来,什么情况下,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?所恶有甚于死者,故患有所不辟也。

7. 体现“性本善”思想的句子是:非独贤者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贤者能勿丧耳。

8. 承上启下,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:一箪食,一豆羹,得之则生,弗得则死。

9. 文中与“嗟来之食”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:呼尔而与之,行道之人弗受;蹴尔而与之,乞人不屑也。

10.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: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。

11. “此之谓失其本心”中的“此”指:为宫室之美而受之;为妻妾之奉受之;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。

12. 在作者看来,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:失其本心。

13. 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:为宫室之美,妻妾之奉,所识穷乏者得我欤?

三、简答题

1. 概括每段的段意

① 用分析推理的方法,表明在“生”和“义”之间要“舍生取义”,在“死”和“不义”之间要痛恨不义而不“避患”。

② 举例论证,在接受关乎性命的东西时也不能忍受羞辱。

③ 举例论证,接受优厚的俸禄,也要合乎礼义。

2.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?舍生取义。

3. 第2和3段中,作者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,请写出这两个事例:

① 在接受关乎生命的东西时,不能忍受耻辱。

② 在接受那些优厚俸禄时,也要合乎礼义。

4. 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论证,请举例说明。

①“鱼”与“熊掌”对比。

②生与死(义)对比。

③先前与现在对比。

5. 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,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,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?有什么作用?

对比论证,有力地证明了“舍生取义”这一中心论点。

6. “鱼”比喻“生”,“熊掌”比喻“义”。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,其目的是: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,同时暗含“生”与“义”孰轻孰重的关系。

7.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贤者是怎样的人?是“不失本心”(或“舍生取义”)的人。

8. 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?

文章表现了“义”的重要,在“生”、“利”、“义”的抉择面前,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,把义置于“利”、“生”之上的人生态度。

9. 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哪些人?斥责了哪些人?又告诫了人们什么?

赞扬了那些重义轻利,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,见利忘义的人,告诫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。

10. 本文所强调的“义”与市场经济下的“利”有无矛盾,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,请简要谈谈:

不矛盾,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、讲道德,不做违法乱纪的事。

11. 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,试举出两位,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:

文天祥宁死不降元,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“救济粮”。闻一多怒对反动派威胁而不屈服。

“舍生取义”的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?作用如何?

① 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生活常理为喻,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。

② 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,变得通俗易懂,更有说服力

四、原文、译文和注释

1.鱼,我所欲也,熊掌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

鱼是我所喜爱的.,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,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,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。

兼:同时进行几件事或具有几样东西。而,连词,表并列,不译。

2.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

生命是我所喜爱的,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,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,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。

3.生亦我所欲,所欲有甚于生者,故不为苟得也。

生命是我所喜爱的,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,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。

甚,超过,胜过;故,所以;为,做;

苟得,苟且取得,意思是只为求利益,不择手段。

4.死亦我所恶,所恶有甚于死者,故患有所不辟也。

死亡是我所厌恶的,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,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。

恶,厌恶;患,祸患;辟,同“避”,躲避。

5.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,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?

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,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,什么手段不用呢?

如使,如果,假使;莫,没有(什么);者,代指方法;

凡可以得生者,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;何不用也,什么手段不用呢?

6.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,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?

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,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,哪一桩不可以干呢?

7.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;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,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,所恶有甚于死者,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,但有人不用,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祸患,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,由此可见,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(那就是“义”),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(那就是“不义”)。

由是,通过某种办法;是,指示代词,指某种办法。

8.非独贤者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贤者能勿丧耳。

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,人人都有这种思想,只不过贤人能够使它不致丧失罢了。

非独:不单,不仅。丧,丧失。之,代词,指“是心”。

9.一箪食,一豆羹,得之则生,弗得则死。

一筐饭,一碗汤,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,失去它就要死亡。

箪(dān),古代盛饭的竹器;食,食物,指“饭”。

羹(ɡēnɡ),带汤的汁肉。

10.呼尔而与之,行道之人弗受;蹴尔而与之,乞人不屑也。

然而,如果你(轻蔑地)呼喝着给他(吃),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;如果你用脚踢着(或践踏)给别人吃,乞丐也不愿意接受。

与,给;行道之人,指过路的饥民。蹴:践踏。不屑:不愿意接受。

11.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,万钟于我何加焉!

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,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?

钟,古代的量器。则,连词,表假设。

辩,同“辨”,辨别。何加,有什么益处。

《鱼我所欲也》知识点 篇2

译文

鱼是我所喜爱的,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,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,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。生命是我所喜爱的,义也是我所喜爱的,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,那么我就只好放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。生命是我所喜爱的,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,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;死亡是我所厌恶的,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东西,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。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,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,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?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亡的,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难的手段,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?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,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;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躲避灾难,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。由此可见,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;他们所厌恶的,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。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,人人都有,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。

一碗饭,一碗汤,吃了就能活下去,不吃就会饿死。可是轻蔑地。呵斥着给别人吃,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;用脚踢着给别人吃,乞丐也因轻视而不愿意接受。

对于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。那么,丰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?是为了住宅的华丽,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?以前,宁死也不愿接受,现在,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;以前,宁死也不愿接受,现在,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;以前,宁死也不愿接受,现在,为了熟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却接受了。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?这样做就叫做失去了本性。

重点字词

(一)通假字

1.故患有所不辟也。辟:通避,躲避。

2.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。辩:通辨,辨别。

3.所识穷乏者得我与。得:通德,恩惠,在本课是感激之意。与:通欤,语气词。

4.乡为生死而不受。乡:通向,从前。

(二)要明确

1.二者不可得兼:同时得到。

2.故患有所不辟也:祸患,灾难。

3.贤者能勿丧耳:不丢掉。

4.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。如使:假如;甚:超过。

5.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:高官厚禄。

6.万钟于我何加焉:有什么益处。

7.蹴尔而与之:用脚踢。

8.妻妾之奉:侍奉。

9.是亦不可以已乎:停止,放弃。

10.此之谓失其本心:本性,天性。

重点语句翻译

1.舍生而取义者也。译: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。

2.非独贤者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贤者能勿丧耳。

译: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,人人都有,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。

3.呼尔而与之。译: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。

4.所识穷乏者得我与。译: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?

5.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宫室之美为之。

译: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(施舍),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。

6.此之谓失其本心。译: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。

7.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,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?

译: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,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,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?

理解性默写

1.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:生,亦无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

2.《鱼我所欲也》中出现的成语有:舍生取义、嗟来之食;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: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

3.《鱼我所欲也》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:非独贤者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贤者能勿丧耳。

4.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;所欲有甚于生者,所恶有甚于死者。

5.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: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。

6.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:为宫室之美,妻妾之奉,所识,穷乏者得我与?

7.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:呼尔而与之,行道之人弗受;蹴尔而与之,乞人不屑也。

阅读理解

1.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什么?答:指道义,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。

2.人的本心是什么?答:舍生取义。

3.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?试举例。

答:比喻论证、对比论证、举例论证、道理论证。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;用一箪食,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;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,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;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。

4.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,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,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?

答: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,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。

5.文中多次使用对比手法,请举例说明。答: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。

6.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,取熊掌 的用意是什么?

答: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,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,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,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。

7.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,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。

答:舍生取义。

1.取义成仁今日事,人间遍种自由花。

2.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

夏明翰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。杀了夏明翰,还有后来人。

《鱼我所欲也》知识点

阅读全文
以上是国学啦为你收集整理的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总结 《鱼我所欲也》知识点全部内容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
相关文章
© 2024 国学啦 guoxuela.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