举报投诉联系我们 手机版 热门标签 国学啦
您的位置:国学啦 > 《孟母三迁》原文阅读及翻译及注释 《孟母三迁》原文阅读及翻译

《孟母三迁》原文阅读及翻译及注释 《孟母三迁》原文阅读及翻译

2023-04-15 09:43 古籍

《孟母三迁》原文阅读及翻译及注释 《孟母三迁》原文阅读及翻译

《孟母三迁》原文阅读及翻译及注释

《孟母三迁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诗歌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孟夷之什》,作者不详。它以孟母教子的故事为基础,表达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“以德服人”的思想。

原文:
孟之叔,其士之任乎!
三迁而后叔,三迁而后叔。
孟母在野,求子而得之。
抱子母居,日不离乡。
日无不则,常有所为。
其心所向,常在其言。

这首诗歌由六句组成:第一、二句表明了作者对孟氏家族的尊重和敬意;第三、四句描写了孟母在野外寻找失去的儿子并将其抱回家中的情形;第五、六句则是对孟母教育子女的方式的总结——她用心去引导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。

译文: 
孟氏家族有何特别之处呢? 
三度迁徙后, 孟氏家族便出现了. 
孟母在野外, 尽力寻找失去的儿子, 然后将其抱回家中. 
她天天都不会离开家乡, 无论何时总是有所作为. 
她心中所想, 总是能体现在她的言行上.

注释: 这首诗歌通过一个看似平凡却十分感人的故事来表达“以德服人”思想——即用道德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。作者通过对孟氏家族尊重、对孟母勤劳、对她用心引导子女来表明“以德服人”思想。

《孟母三迁》原文阅读及翻译

翻译是在准确(信)、通顺(达)、优美(雅)的基础上,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。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孟母三迁》原文阅读及翻译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昔孟子少时,父早丧,母仉[zhang]氏守节。居住之所近于墓,孟子学为丧葬,躄[bì],踊痛哭之事。母曰:“此非所以居子也。”乃去,遂迁居市旁,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,母曰:“此又非所以居子也。”舍市,近于屠,学为买卖屠杀之事。母又曰:“是亦非所以居子矣。”继而迁于学宫之旁。每月朔(shuò,夏历每月初一日)望,官员入文庙,行礼跪拜,揖[yī,拱手礼]让进退,孟子见了,一一习记。孟母曰:“此真可以居子也。”遂居于此。

解释

舍:住处。

嬉:游戏。

所以:用来。

处:安顿。

复:再,又。

是:这。

焉:在那里。

译文

(释文)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。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、哭嚎的样子,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。孟子的妈妈看到了,就皱起眉头:“不行!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!”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,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。到了市集,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,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。孟子的妈妈知道了,又皱皱眉头:“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!”于是,他们又搬家了。这一次,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。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,官员到文庙,行礼跪拜,互相礼貌相待,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。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:“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!”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。

后来,大家就用“孟母三迁”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.人、事、物,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。

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。

文言文启蒙读本答案

1.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直接继承人

2.翻译;是亦非所以居子矣

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!

文言知识

焉。焉是个文言虚词,常用在句末作语气词,相当于了。但有时又相当于于之,即在这里,在那里。上文遂居焉,即遂居于之,意为就住在这里。又,《曹刿论战》夫大国,惧有伏焉。惧有伏焉,即俱有伏与之,意为担心齐国在那里有埋伏

文化常识

我国古代统治者十分讲究礼制,家庭有礼,官府有礼,堂上更有礼,所以说中国是礼仪之邦。孟子小时候在学堂里,除了识字外,还要学习揖让揖退,这些都是朝堂上的规矩,比作,姿势都有规定,不合礼制轻者斥责,重者处刑。

故事

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。孟子从小丧父,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,挑起生活重担。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,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,早日成才。

一次, 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,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,于是搬家了。

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。一天,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,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,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,把棺材埋了。他觉得挺好玩,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,也用树枝挖开地面,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。直到孟母找来,才把他拉回了家。

(学商人磨刀,如果没有这一段不成立下一段第三次搬家)

孟母第三次搬家了。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,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。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,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,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。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,高兴得很,就把孟轲送去上学。

可是有一天,孟轲逃学了。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。等孟轲玩够了回来,孟母把他叫到身边,说:“你贪玩逃学不读书,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,织不成布;织不成布,就没有衣服穿;不好好读书,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。”说着,抄起剪刀,“哗”的一声,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。

孟轲吓得愣住了。这一次,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。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,终于明白了道理,从此专心读起书来。由于他天资聪明,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,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。

影响

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,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《韩诗外传》中,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,刘向的《列女传》中,首次出现了“孟母”这个专用名词。 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《孟母颂》,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《孟母赞》。

南宋时的启蒙课本《三字经》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“昔孟母,择邻处,子不学,断机杼”,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,虽经明、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,而孟母三迁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。

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《祭孟母文》赞扬道:“子之圣即母之圣”、“人生教子,志在青紫。夫人教子,志在孔子。古今以来,一人而已。”

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,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,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,直到乾隆二年(1737年)加封孟母为“邾国端范宣献夫人”。

《孟母三迁》原文阅读及翻译

阅读全文
以上是国学啦为你收集整理的《孟母三迁》原文阅读及翻译及注释 《孟母三迁》原文阅读及翻译全部内容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
相关文章
© 2024 国学啦 guoxuela.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